疯狂志愿:花几万块值得吗?“父母的焦虑
日期:2023-06-21 16:12:54 / 人气:235
又是一个高考季。高考试卷上交后,考生进入志愿填报的“第二战场”。
说到志愿,很多人会想到“三分靠考,七分靠报”。考生十年磨一剑,谁也不想最后关键时刻掉链子。因此,他们非常重视志愿服务,父母也愿意花很多钱进行指导。
如果找一个专业的志愿者策划师,做到“物尽其用”,是一件好事。然而,在这项业务蒸蒸日上的同时,背后的套路也层出不穷。深燃明白,有的志愿者只经过几天的培训就填报了策划师,有的则是线下买一对一高价咨询,最后拿到的策划,只是AI直接生成的一个填报策划。
近日,邀请网易有道助理副总裁、资深高考策划人蒋和高考创始人、资深填报老师进行了主题为“高考志愿套路多,不要被这些智商征税”的深度对话。
蒋深耕教育十余年,从高考数学名师到教育科技企业高中业务负责人,而在全国开了五家线下店提供志愿填报服务,专职做志愿填报已经五六年了。两位嘉宾从揭示志愿填报的套路到如何填报志愿,都给出了一些方向性的建议。
快速浏览一下要点:
1.市场上的自愿举报服务主要有线上的“AI举报系统”和线下的“一对一咨询”。前者售价一般在299元到499元之间,后者售价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2.AI报表系统很难在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等方面做到尽善尽美,更多发挥参考工具的作用。
3.由于机构疯狂接单赚钱,导致志愿者水平参差不齐,服务质量差,这是典型的行业乱象。
4.判断一个机构是否正规有几个指标,包括志愿申请人的经历、订单是否有限、与学生和家长沟通的时长、宣传招生的老师与最终服务的策划人是否一致。
5.填报志愿时,城市、院校、专业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分数和性格来决定。
6.金融行业看似高薪,实则是食物链顶端的游戏;计算机专业对应的互联网行业短期景气度有所下降,但可能仍是未来十年社会增长的动力。
7、跨学科,因为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值得关注。
8.建议文科生选择有壁垒的专业,或者选择有发展前景的行业。行业的上升期也会带动个人的发展。
以下为现场实录,由深燃编辑:
01志愿填报服务,套路防不胜防。
深燃:志愿填报服务行业有哪些套路?能不能全面梳理一下?
杨凡:最典型的是志愿申请者的水平参差不齐。2021年全国8个省份推进新高考改革,志愿填报规则发生变化,填报难度加大,导致志愿填报这项业务的人数增加。但有些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可能之前并没有从事过教育行业,甚至连大学都没上过。他们刚踏入这行,买了个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开始接单。
其次,行业内单量积压过多。每年志愿填报的高峰期只有几天。很多线下机构可能只能依靠AI报单系统,5分钟做一单。
高中刚开始,很多机构就开始卖焦虑。因为在一些地区,新高考改革后,文理分科改为“3+3”或“3+1+2”选考,只有选考好了,高考后志愿才能填好,院校借机夸大选考的作用,进而提供从选考到志愿填报的整个闭环服务,但实际上是无法完成这样的闭环服务的。
深燃:能否用具体案例谈谈学生和家长是如何套路的?
杨凡:一位北京考生去某机构咨询,对方报价5万元。服务过程是从高二到大学期间申请留学。广告做得很好,实际操作却一塌糊涂。比如对方说可以帮学生准备某985大学的综合评价招生(高校提前批准录取的一种特殊招生方式),但是申请材料粗制滥造,还不如学生自己。
还有一个高一学生。高中三年补课预算100多万。家长觉得再花20万给孩子做一个全面的升学考试规划,还是值得的。有的机构为了赚这个钱,直接提出保底上北师大,但其实这样的保底上名校基本都是骗子。
深燃:AI志愿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如何看待AI志愿服务?
杨凡:人工智能做志愿者真的不是什么新概念。从2013年开始就有公司在做,2015年和2016年行业出现了小井喷。2020年我们也尝试过开发,但今年没有继续。因为AI志愿填报系统只能作为一个工具,可以帮助志愿填报策划者提高填报效率,但不能完全依赖。
深燃:这个行业有这么多套路,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蒋:核心是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期望很高,在高考这个人生很重要的节点填报志愿时会很焦虑,希望找到所谓的确定性。
同时,志愿填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据统计,2023年,我国共有1200多所本科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包括93个专业类别,792个专业。这么多复杂的信息,家长很难在短时间内研究明白。巨大的需求爆炸和普遍的信息不对称,让很多机构有机可乘。
深燃:考生和家长每年能为这个行业“贡献”多少?
杨凡:以我的组织为例。目前在不同省份有五家线下门店。非一线城市客单价在5000-6000元左右,北京客单价在10000-15000元之间。
我在山东认识一家机构,当地客户单价比较高。一单大概1.5万左右,每年能接两三百单,营收能达到三四百万元。北京作为一线城市,总行客单价会高一些。志愿填报这个行当,一年能赚1000多万。
02套路层出不穷,如何避坑?
深燃:学生和家长选择志愿填报服务会遇到什么类型的公司?不同类型的公司提供的服务有什么区别?
姜:自愿填报的公司主要提供两项服务。一个是卖工具的。最常见的是基于人工智能报告系统的“志愿者报告卡”。这项业务产生的收入一般不会很高,因为志愿者报到证的市场价格在299元到499元之间。大部分机构做工具只是作为引流产品。另一种是“一对一志愿服务”,具体服务细节和收费更加复杂多样。
另外,志愿填报具有低频率、高并发的业务特点,每年的服务高峰期在两周左右。很多机构为了生存,不仅做志愿填报服务,还做包括综合评价、招生在内的学业生涯规划,拓宽用户的生命周期。然而,由于规则更加复杂,路径更加多样,学术生涯规划对机构人员的素质水平要求更高。
深燃:AI举报系统是如何提供服务的?学生在志愿填报过程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姜:人工智能志愿者报告系统在工具方面是非常必要的。它的优势在于数据处理和对规则的理解,因为每个省的录取规则和数据都不一样,尤其是新高考改革后,有的省是按专业+院校录取,有的省是院校+专业组,数据量很大,每年都会更新数据。AI志愿服务可以帮助学生和家长减少查询的工作量,也可以帮助志愿者提高效率。
但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很难提高。目前市面上大部分AI报表系统数据并不完整,因为很多数据还没有正式发布。
随着ChatGPT的出现和AI技术的改变,通过大量的数据馈入和训练,一些公司可能会在志愿填报领域训练出一个垂直的机器人,在帮助考生和家长进行数据统计时会更有针对性、个性化和倾向性。但目前AI还不能代替人工填报,学生在填报志愿时需要有经验的人把关。
深燃:正规机构线下如何提供服务?能否提供几个“物尽其用”的案例?
杨凡:以我2020年遇到的一个河北美术生为例。当年的河北艺考改革,意味着往年的分数不能作为参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策划者的经验。艺术类考生有一种说法是通过了专项安排(通过了文化课按专业课排名录取)和通过了专项安排(通过了专业课按文化课排名录取)。那个考生文化课刚及格,但是专业课排名比较靠前,我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已经及格的学校,这样他就有优势了。最终他顺利考上了本省的一所公立本科学校,家长和学生都很满意。
第二个例子是一个北京考生,想进985高校。北京录取分数线高的学校很多,但只有211高校。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都倾向于招985院校,所以我帮他选了一个985院校中录取分数线比较低的学校,分数刚好超过当年的录取分数线几分,可以说基本没有浪费。
第三个例子是大学的单招录取。通过高职院校单招考试后,考生无需参加高考。但是这种录取数据往往是不公开的,只能通过经验和问学长学姐来填写。终于,它刚刚踩上了录取分数线。
深燃:一个高级规划师一年可能服务多少学生?流程是怎样的?
杨凡:以我们的组织为例。第一步,和家长沟通。大概需要40分钟左右,通过若干问题来调整家庭观念,比如要不要孩子留在身边,以后要不要让孩子从体制内选择,要不要支持孩子出国。
第二步,高考结束前,模拟孩子的分数,针对不同方向,发放三份模拟填报方案。
第三步,结合模拟方案,打分后根据学生成绩生成最终方案。
我们一行四人,包括三名助教和一名志愿者。2021年我服务的学生约210人,但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去年减少到130人,预计今年只服务80人。在我看来,一个成熟的志愿者每年帮两三百个学生填表,已经是极限了。
深燃:有哪些指标可以判断一个机构是否专业?
蒋:第一,是志愿填报的经历。比如某名校往年在河北招生,分数680多。有一年,学校把很多专业提前招生。我一看,赶紧提醒了一个考生。最后,他以660分的成绩进入了这所名校。如果策划人经验不够丰富,可能很难发现这一点。
二是有限。如果不限制规划师团队每年服务的学生人数,可能很难保证服务质量和与孩子的沟通。
第三,与学生和家长沟通的时长。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情况,才能最终形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另外,我观察到这个行业也有一些头部IP。他们前期招了很多学生,但是后期可能不会亲自服务,所以服务质量可能无法保证。
深燃:如何快速看出一个志愿者策划师的水平?
杨凡:在我看来,问几个关于志愿者策划者的问题,我们可以很快看出他对志愿者行业的理解有多深。
第一,如果以后想考研,志愿填报时如何选择专业;第二,是否过度依赖AI志愿填报系统;第三,志愿填报时能否考虑家庭因素,这就需要规划师综合评估家长和孩子的想法,以及对专业就业趋势和未来薪资标准的把控。
很多人可能会看志愿者的简历,但这个行业造假简历的案例不在少数。有些人可能声称自己有《志愿策划师证》,但实际上国家有关部门从未颁发过《高考志愿策划师证》。
深燃:志愿填报是个技术活,市场上有很多声音。有人觉得有专业服务是好事,但也有很多人说志愿填报的作用被夸大了。志愿服务有必要付费吗?什么样的人适合花钱填志愿?
蒋:我个人的看法是,根据实际需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可能有两类人相对不太需要。一类是高材生,基本被锁定在好的平台;另一类是在专业选择上有明确规划的学生。
除了这两类,尤其是对未来规划迷茫的同学,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选择专业的志愿者进行咨询。
杨凡:我认为方向明确的考生不需要志愿填报服务,但可能80%的考生都需要志愿填报咨询。目前我们的主要客户群是430 -600分的学生。他们需要选择是办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老牌的还是211大学,需要志愿申请者的专业指导。
高考志愿怎么填?
深燃:志愿填报应该遵循哪些思路和策略?专业、院校、城市三个维度应该如何平衡?
蒋:不同年级、不同性格的人,志愿填报时,专业、院校、城市的比例可能不同。
对于成绩高的外向者,我建议优先考虑高校,其次是城市。因为平台本身包含的资源是巨大的。对于成绩高的内向者,我会建议先考虑院校和专业,城市放在后面。不太善于表达自己情绪的人,可能更愿意脚踏实地做研究。
中段性格外向的同学,可以先考虑城市。比如毕业后进入500强一线城市可能比进入一个三线城市的垄断企业容易,所以城市比院校和专业大。对于内向的孩子来说,专业可能更重要。低年级外向的孩子可能对城市更重要。
综上所述,我觉得外向的孩子做平台更重要,内向的孩子更倾向于选择相对好的专业去学一门谋生的技能。
深燃:从就业角度,如何看待比较热门的金融、计算机专业?近两年有哪些前景比较好的专业值得关注?
杨凡:以炙手可热的金融业为例。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行业光明正大,出入高档写字楼。但其实这个行业对分数要求非常高,需要名校的背书。如果只是普通本科院校,进入这个行业可能没有太大优势。
另外,对于工商管理这个专业,尤其是中专生来说,显得很高大上,以为毕业后可以开公司当老板,但是出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关于计算机专业,往年大家会觉得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从业者的工资很高,但是今年情况会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没有以前那么红火。
除了这些热门专业,我会比较看好交叉学科,比如东南大学未来的机器人专业,技术壁垒会比较高。还有一些新开设的专业,比如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工会学。如果以后想进入相应的党政机关和工会部门,其实就是对口。
综上所述,基于已有事业单位的新的专业分支,或者在特定领域有良好背书和背景的事业单位,都是值得单独考虑的,将来可能更容易进入事业单位,获得户口或者做准备。
蒋:根据最新的公开统计,在毕业生平均工资的排名中,交叉学科和工程类课程排名靠前,这也说明交叉学科代表了未来的新兴方向。
选择专业要根据不同的求职节点,看一个行业未来四年、七年甚至十年的发展趋势。如果放到未来十年,我觉得整个社会的增长动力还是会来自于互联网等前沿行业,只是目前奖金可能没那么多,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编程能力和使用人工智能的能力还是很重要的能力,我觉得未来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平均工资还是会处于一个相当可观的状态。
至于金融行业,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金融行业赚钱,但是毕业后要看平均工资,不能只看脑袋能赚钱的行业。只有进入一个非常好的学校或者有很高的起点和条件,才能在这个行业游刃有余。
深燃:这两年AI和新能源都火了。想进入这些热门行业,现在考生应该选择哪些专业,如何提前准备?
蒋:基本上,我在工程方面选择与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相关的专业。在我看来,在本科阶段,没必要纠结于某个具体的专业,而是要找到学科的大类,而大类中的专业往往具有一定的共性。
当你真正从事一个行业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专业并没有那么窄。比如人工智能行业需要算法人才、产品经理、营销推广人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好的学校,一个好的城市,在本科阶段可能有时候更重要。
深燃:以后想考编译,想进体制内,哪些专业比较适合?
杨凡:我认为我们应该避免选择专业,但我们最好选择一个专注于它的专业,并弄清楚未来在哪里找到工作。例如,如果你去中国尤氏大学,你将来可能可以通过学校对口单位进入相关机构。另外,一些新兴专业,因为生源较少,供需不平衡,在参加公考的时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04用户交互
网友:文科专业怎么选?未来出路有哪些?
蒋:文科的出路主要是深造或者考公。目前国家更需要高科技人才,这一点在选择文理的时候要考虑清楚。如果你已经选择了文科,可以找一些有专业壁垒的专业为以后的考试做准备,或者选择一个有前途的行业,上升的行业也会带动个人的发展。
杨凡:在我看来,如果选择文科专业,可以选择前面提到的一些特色学校的专业,这样以后更容易进入体制内。体制外的话,可以选择一些不是特别主流的专业,通过“曲线救国”成为特定领域的人才。
网友:如果家里希望孩子一毕业就赚钱,一般选择什么专业?
蒋:有些专业早期肯定不赚钱。比如你想学医赚钱,至少要35岁。
想早点赚钱,可以学一个起薪高的行业。还有一些特殊的工作,可能会牺牲未来调整和转行的空间。比如考大连海事大学,以后当水手,起薪不错,日常开销也不高,但这意味着要忍受相对艰苦的工作环境,这个职业未来的发展可能有限。
网友:现在有很多大V志愿者在直播间志愿填报,做志愿咨询。这种形式咨询靠谱吗?
杨凡:网上咨询可能有三个问题。第一,在线时间不会很长,只能咨询一个小点,无法做全面的规划。二是远程连线可能很难讨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包括和家长、考生沟通兴趣爱好、就业方向等。第三,可能很难个性化。
综上所述,直播互动只是提供了一个答题的平台,并不能作为申报机构的服务模式。"
作者:万泰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Tik Tok热点被“造假”,思美传...11-30
- Mygym与*ST天山董事长“失联...11-30
- 500亿规模保险是私人的!哪些股票...11-30
- 99%的债券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11-30